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故事徵文佳作-圳堵國小賴雅莉國小生活課程教學心得


邁向第二年的生活課程教學,心中無限感慨。剛開始是臨陣磨槍,自我進修準備教學,跌跌撞撞過了一學期,後來在寒假才參加過生活課程的研習。得知原本92年九年一貫的課程綱要中,國小低年級的「生活課程」,是由「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這三個領域所組成的。97課綱微調,新的「生活課程」不再是拼湊組合的,而是獨立、完整的「生活課程能力指標」100學年度正式開始,就是97課綱微調的實施。這代表教材會有很大的改變,但很顯然地,大部分老師都沒察覺其中的變化。說老實話,因為很多老師在研讀教學指引中,都專注於如何將學習內容化繁為簡,達到學生學習需求,以達成教學目標,但很少去研究能力指標的問題。就像是努力煮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但不知菜餚其中的營養成分。假設我們都依賴超市準備好的加工食品來應付做菜的麻煩,日子一長,人吃多了就容易有副作用。所以教師只是依賴生活課程出版社提供的各式各樣教案、教具、教學媒體,就失去了生活課程的理念,很難將實際生活情境導入學習活動中。
教學經驗中,一年級生活課程裡,「打電話」的主題很簡單,小朋友利用紙杯製作小話筒,完成後和同學互相進行打電話時的對話。但在活動進行前,應有適當的引導思考活動。因此可將全班學生小組分配,進行合作學習討論,利用概念樹狀圖的方式,讓學生組織打電話的各種概念,如:打電話的禮貌、什麼時候打電話、電話的種類、緊急狀況的電話、記住電話的方法……等。有了基本的主題概念,教師可利用話筒傳聲小組競爭遊戲來結合主題,出題時盡量配合學生討論出來的知識概念,從遊戲中學習到正確打電話,融入情境化的學習,才是學習生活能力的方式。也因此在課後請每個學生做一件簡單的回家作業,自己親自打電話問候親戚朋友,並將對話簡單記錄下來,並請家長共同參與協助完成。整個主題活動的完成,以學生為主體,加入概念圖知識統整,導入生活情境中學習,雖然進行方式簡單,但總會碰到許多意外的插曲和難題,如話筒弄壞了、家長沒空協助、學生無法討論出概念、小組同學吵架……等。雖然如此,大部分學生漸漸改變了,平常說話都比較會用請、謝謝、對不起,也願意主動和人打招呼,彼此也會以口語互相關心,有這樣的成果是沒意料到的,真是令人欣慰。
而生活領域學習評量的部分,更是令老師頭疼的一大項目。出版商提供的制式化考卷和題庫不可完全依賴,教師要因應學生學習情形,將試題適當調整,如大量以圖片輔助文字的方式出題。而考卷和題庫只是在測驗學生的知識記憶理解能力,並不能完全評量出學生的習慣、態度和技能,況且「藝術與人文」的教學內容實在不適合紙筆測驗。因此,除了紙筆測驗外,教室觀察、口試、實作、小組或個人表演及演唱、作業、創作和欣、賞課外學習記錄、學習單就是我平常會運用的低年級學生生活領域學習評量方式。
生活課程強調的是學習者能否產生「有意義的學習」。我希望學生能從生活中體驗到如何與人融洽相處,如何觀察瞭解事物的真相,如何感受到和諧、韻律、節奏之美,也藉由這些學習使學生能充分的、適度的表達自己,更有能力適當地去處理自己的生活事件,進行有意義的生活,進而學習思考與創新能力。而教師必須跟上教育的趨勢,對自我教學有所覺知、省思,改善自我教學,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