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原來綠豆長這樣呀!」聽到奇奇的驚呼,我轉頭一問:「拜託,難道你沒喝過綠豆湯嗎?」「有呀!但是我以為它是白色的。」「你錯啦!看仔細喔!綠豆……」是的,上生活課,我時常與小朋友出現這樣的有趣對話。
在我初接低年級導師時,面對生活課最困擾我的問題就是—如此簡單的內容需要教嗎?從「認識校園」到「過新年」,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如此淺顯的生活常識。直到真正進行教學,孩子對於我認為理以所當然的知識是茫然地回應,我才發現自己真是大錯特錯,我不該過度以大人的認知來看待孩子的學習。
教學多年後我發現,面對生活課程的教材,教學時不要高估孩子的生活知識與能力,需要釐清許多他們生活認知上錯誤的觀念,並營造更多機會,讓孩子親手操作與實驗,以最真實的體驗活動來獲得「帶的走」的知識與技能;不過,也不要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就如海綿一般,不斷地吸取知識泉源,教學內容可以依據孩子們的程度適時的加深與加廣,以提高學習興趣與層次。
Giroux說過:「教師是轉化的知識份子」。是的,老師似乎擁有神奇的魔力,將死板的知識製造出更多驚奇讓孩子更樂於學習。童年的時光寶貴又短暫,在家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校是二十七位孩子媽媽的我,面對這群孩子們,我覺得讓孩子「玩的安全」與「學的快樂」最為重要。生活課程的內容只要扣緊這兩大原則,便能游刃有餘。「操作性」的內容以安全為前提,像參觀、做小實驗、觀察、勞作、律動……等等。例如勞作品的製作,帶領孩子進入美的饗宴,由作品的完成更可充分獲得成就感。但是製作的過程存在些許的危險性,例如剪刀與刀子的使用,老師需事先叮嚀與指導正確的使用方法,以減低意外的產生。此外,「知識性」的教授加入遊戲的元素,便可提高許多學習的興致。例如在「接觸大自然」單元中,老師帶領孩子參觀校園植物時,便可以一邊拍照,而照片有時是整棵大樹,有時是植物某部位的特寫,參觀完後再將照片由投影的方式在課堂上讓孩子搶答,不但可以提高學習興致,更能達到復習的效果。
而生活課程活潑與多元的內涵更可以結合其他的教學方式,或是將學習內容加深加廣,提升學習層次。例如「我們的社區」單元繪製社區地圖的部分,可以採「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小組作品,由小組討論、發表想法、意見修正彙整、作品製作、作品展示、小組評比、彼此回饋,一連串的學習活動讓孩子不知不覺學習與人共事的態度與方法,由彼此磨合漸而增進同儕間的情誼。進階活動更可安排社區參觀,讓孩子了解切身周遭環境的機構與服務的人,親眼目睹這群叔叔阿姨們忙碌的模樣,由此體會他們的付出與辛勞。不管是警察局、郵局、衛生所的參訪,使孩子對社區機關不再陌生;或是藉由農會的安排使孩子小試農忙的事物,而了解一絲一縷當知得來不易,這些使孩子獲益匪淺的體驗都是引發情意層次最佳學習的教材。但是參觀時的規矩與行走時的安全,老師就須行前提醒與規範,更可以演練、模擬的方式以減低任何危險發生。
所以從低年級安排生活課程,著實重要,其目的是讓孩子有機會「體驗生活」進而「學得生活」。「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藉由老師的帶領下,由課堂學習過程的摸索,我想生活會變得自然而不再是一件難事,任何課程中的經驗與認知澄清,都是訂定往後孩子生活最佳態度與形成良好習慣的契機。
雖然下課後一群小孩在住家附近抓小蟲子、跳格子,盡情享受生活的歡樂情景不再;而下課後一群孩子被娃娃車接送到安親班寫功課、測驗卷,面容憔悴與嚴肅的無趣生活卻是目前最寫實的寫照。面對此景,老師的重責大任就是讓孩子重拾生活中的意義與樂趣,我想,從低年級開始紮根,發揮生活的價值並讓孩子自發的學習,而學會經營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成功的生活課程與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