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生活課程之多元評量實踐分享3~~ 如何設立基規準

生活課程之多元評量實踐分享3~~  如何設立基規準
      多元評量的所謂基準是指評分關切的能力。規準包含評分的等第及針對不同等第表現的文字描述(至少3層,具有連續性)。生活課程包括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形成性評量幾乎佔了所有評量的八成。形成性評量不需要設立基規準,進行總結性評量時需要設立基規準,便於檢核教學成效。
     總結性評量所設立的評量基準與規準,是一種教學與學習表現的導引,評估學生在某種能力範圍的表現等級,是由教師或是評量者所發展出來的描述性的評分依據,做為指標來對學生努力的成品或過程做分析。教師在進行實作評量時,常以評量規準來進行對學生工作表現的評分。評量規準所採用的品質等級可以是34、或5等,例如五等級的評量規準「很有道理、有道理、稍有道理、沒有道理、答非所問」或是三等級的「優良、滿意、待改進」。如果老師在教學活動進行之前,心目中就有這些規準,較能準確地觀察學生學習與能力發展的情形,而能協助學生往教學目標發展。當然,評量規準也是可以隨著學生的學習狀況而調整與改變,如果事先訂定的評量規準,學生很難達成,老師不但要更改評量規準的設立,也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活動的內容。
對教師而言



(1)客觀評量,避免主觀的成見或即定印象。
(2)能夠明確回應學生對於評分高低的疑問。
(3)能夠節省教師在評估作業及提供回饋所需時間。
(4)能夠幫助教師檢視並調整課程目標與教學行為。
對學生而言


(1)知道成績的評量標準及各等級範圍,引導正確有效學習。
(2)可藉此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及未來應該朝何種方向改進。
(3)可發展自我評估的能力,並為自己的學習負質。
進行生活課程多元評量的一般步驟~~
()規畫主題教學活動
()擬定初步的主題與單元目標
()配合教學活動決定多元評量的形式
()區分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1.學生現有能力的偵測(形成姓)
    2.教學所引發的能力發展(形成性  )
    3.所引發的能力改變(形成性、 總結性)
()對總結性評量進行評量基準之建構
()教學後修正活動方向與微調總結性評量及評量基準
()進行總結性評量工具之製作(例如  表單)與使用
()將總結性評量與學生平時表現轉換為學期成績
()製作成績報告, 給予學生與家長回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