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102學年度輔導員遴選

     6月7月在豐田國小舉行國教輔導團輔導員遴選,有志加入這個大團體的伙伴們齊聚一堂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資訊融入」多多益善?

    由於資訊的發達與普遍,各個學習目皆積極的研發或使用相關的資訊教材,教室中單槍、電子白板陸續進駐,配合課本的電子書、資訊媒體日益豐富,但在不太需要照本宣科的生活課程中,需要這麼多的「資訊融入」嗎?
    探索校園植物時,教師會採取的方式是看影片或動畫詳細介紹植物的名稱、特徵,還是直接帶著孩子走出教室,親近植物,觀察植物呢?對於低年級的兒童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真實、直接的感官經驗,而非知識的直接「灌輸」。生活課程更是強調以兒童的經驗為考量,讓兒童在真實的情境中探索、體驗、理解、欣賞、表現、運用、溝通、合作。所以,在「認識植物」的課程活動中,我們會建議教師帶著孩子走出教室,帶著孩子去發現、去體驗,因透過「資訊融入」的教學方式,孩子通常只是「被動」的接受「視覺刺激」,但在戶外的環境中,孩子們有機會透過教師的引導,打開全部的感官,聽見鳥叫蟲鳴、看見繽紛色彩、感受徐徐涼風、聞到植物不同的氣味,和同學交換彼此的發現,這種種的感受與體驗,是坐在教室中無法經驗到的。
    但生活課程完全不需「資訊融入」了嗎?在教師的備課「工具箱」中,「資訊能力」是一個很好的課程幫手,我們可將「資訊融入」運用在生活課程中的部份建議如下:
1)引入的繪本故事-生活課程中常會帶入許的繪本故事,透過繪本故事來引起動機徎帶入討論等,此時可透過「資訊融入」的方式讓繪本的畫面或重點更清楚的呈現在兒童面前。
2)學生的討論呈現-即時的呈現出目前的討論內容、進度。
3)作品的欣賞發表-將學生的作品以電子白板或單槍呈現出來時,不但可以讓孩子可以清楚的看到別人的作品,也大大提升孩子發表與分享的意願。
4)重點的提醒與整理
只要教師不依賴電子工具的便利,不以「資訊融入」提供的「視覺經驗」取代兒童應有的豐富而多元「感官經驗」活動,「資訊融入」應是生活課程的助力之一。
    在生活課程中,「資訊融入」可以單單只是一場熱鬧的聲光秀,也可以是為教整個教學活動「畫龍點睛」,讓生活課程更精采有趣。端看教師如何本著教師的教學專業,去評估生活課程中適用「資訊融入」教材內容為何,適切的加入,不過份的依賴。相信「資訊融入」可以為生活課程帶來更多有趣的課堂經驗。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教學相長不只是與孩子在教室裡,也存在教師們的交流中。

生活課程是以具體活動和體驗為核心,發展成為「做中學」,並讓兒童從中:
(一)找到自己→養成生活習慣→培養自立的學習、生活與精神。
(二)找到朋友→參與團體生活→養成合作學習。
(三)藉由探索與體驗→找到周遭生活中的自然、社會與人文藝術→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施懿珊(2002)在其「國小一年級教師對生活教科書內容屬性意見之研究」發現,教師雖然對生活教科書內容的意見大多傾向正向,但是教師認為生活課程中,
最難教的是「藝術與人文領域」(62.1%);
對於最大的問題來源,有(37.6%)的教師認為「內容不適切(比例不當、重複性高…)」;
有(34.7%)的教師認為是「本身學識背景」造成的。

「心中有音樂,才能奏出美妙的樂音」
心中的音樂是來自於平日生活中點點滴滴吸收大自然蟲鳴、鳥叫、風聲、雨聲、民謠…以及常常聆聽的樂聲而來,因此,要在孩子心中種下音樂種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從「生活」中去開發兒童的聽力。

生活課程對孩子在情意與態度上的養成有絕對的重要性。
教師的引導力是課程成功的關鍵。

老師們加油!教學相長不只是與孩子在教室裡,也存在教師們的交流中。
職場上的專業成長可以彌補學識背景,教師策略的教學共同體更如潺潺流水,讓兒童愉悅的浸漬你的教學脈絡裡~

生活課程,就是這麼有趣!!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生活課程的多元評量之二

生活課程的多元評量之二 教的建議 1. 能進行生活課程的學年(學期)課程規劃,並在課程規劃完成後,進行課程實施的相關說明(會),讓學校行政團隊與學童家長明白: 生活課程的獨特性外,更可肯定敎師對生活課程的專業與用心,隨時予以支持、配合與協助。 2. 盡量整合生活課程教學與評量活動,讓兩者實施更緊密而彈性交錯運用。並考量習作或學習單實施的必要性,適時取捨,減少只為評量而評量的習作填寫份量,多一點學童經驗分享與能力養成。 3. 進行生活課程多元評量時,其結果會因施測(評分)者主觀性而有顯著差異者,需在評量進行前建立評分標準的共識和圭臬,減少評分不公的爭議現象產生。 4. 把握生活課程的課程重心,即善用問題意識與解題情境,激發學童願意接受挑戰之心(完成任務的使命感),有助學童在問題解惑後更積極學習的延續與深入探究,營造自己與他人、社會、自然等更真、善、美的生活。 5. 生活課程的作品評量呈現可以是數個學習活動的成果集成(海報、禮物樹、愛心牆….)也可以是單一作品的多樣呈現(運動集錦、向日葵花園、我的成長…..)。培養學童愛惜並善用作品,避免淪為有交憑據或是評比後垃圾筒內的回收品。 6. 可運用生活課程能力指標的五大主軸能力幾何圖,清楚檢視學童所進行的多元評量活動表現優與不及之處,提供教師做補救或是進行下一個教學評量活動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