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109學年度生活課程中區策略聯盟第1次工作坊

一、時間:1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10:00-16:00
二、地點:苗栗縣 
三、主席:趙文德校長                紀錄:謝青屏 
四、研討主題: 
        各縣市年度案例共備實作—
        素養導向統整生活課程教學實踐~聚焦形成性評量之工具開發



五、研討大綱:
        (一)素養導向統整生活課程教學實踐
               —聚焦形成性評量之工具開發(許明峰校長)

         1.從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到素養導向評量 
            👉素養導向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在脈絡化的情境當中,學生能活用所學知識、技能與態度,並實踐於行動中的一種課程與教學取向。 
            👉素養導向評量:在素養導向教學實踐的歷程中,評量學生導向學習目標的各種表現,並在主題或單元教學結束後,檢視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有多少,以及理解該程度與學習表現的關聯性,以作為下次教學設計的調整依據,讓學生學習逐步趨向素養。
        2.從素養導向教學的三種評量來看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 
          👉 Assessment for learning促進學習的評量: 為了獲得調整下一步教學的訊息或提供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訊息,教師透過多元方式去瞭解與看見學生的學習。例如,說出舊經驗、觀察或討論的發表。 
           👉Assessment as learning評量即學習: 為了讓學生有機會監控或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以幫助學生調整進一步的學習,教師透過多元方式去引發學生瞭解與看見自己的學習。例如:自評、他評。 
           👉Assessment of learning學習結果的評量: 為瞭解學生學習成效,教師以多元方式評量過程技能與成果。例如:學習單、實作評量。
        3.蒐集形成性評量證據的路徑: 在教學歷程中每個段落(喚起先備知識或經驗、觀察、感受體驗、調查訪談、探究問答、討論、創作發表、歸納統整、自評他評……),需蒐集那些學習表現資料?透過何種工具蒐集? 
       4.生活課程中的形成性評量 
          引發孩子從自發思考到後設思考。運用關鍵提問創造思考機會,設計工具引發學生表現,讓思考可見。
       5.生活課程形成性評量工具探討 
          👉考量孩子的年齡、學習經驗、特質、使用時機。 
          👉聚焦學習目標、關鍵問題,思考與總結性任務的關聯性。
          👉引發孩子的表現,給予有品質的回饋。 
          👉符合具體、可行、便利、有效等特性。


       6.從總結性評量到形成性評量的思考
           掌握教學與評量、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之關聯,思考導向總結性任務的相關學習任務(學習脈絡),所對應的形成性評量(評量類型/學生表現)。  

          (二)年度主軸報告格式說明(李佳穎教師) 
          👉年度主軸〈聚焦形成性評量之工具開發〉: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運用形成性評量的教學或學習策略,以及評量工具來幫助孩子學習。 

         👉格式:主題架構圖、教學與評量系統規畫表(列出整個主題教學與學習評量的關係對應,包括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學生表現與評量工具)。 
         👉縣市團隊分組研討: 
          運用縣市過去已開發之主題教學活動案例,分析學習脈絡與評量設計,並進行形成性評量工具的修改或替換。 



         👉分享與回饋:一朵玫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