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年度臺中市生活課程中區策盟
彰化縣青山國小場
◎時間:110年3月19日 9:00-16:00
◎地點:彰化縣青山國小
◎研習講題:「素養導向教學實踐~形成性評量工具開發與運用」
◎講師:臺北大學吳璧純教授
一、課程開始致贈感謝禮二、研習課程重點內容
1.形成性評量的目的
相對於沒有使用學習證據而做的教與學決定,形成性評量是在教與學的歷程中蒐集學生成就表現的證據並加以詮釋,以讓教師與學生知道下一步的教學或學習該怎麼走(Wiliam, 2014)--讓學生的學習可被看見的重要。
2.素養導向三種評量( assessment for, as, of learning)(Earl, 2003)
(1)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在學習歷程中持續蒐集資料以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以及如何才能協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形成性) 從教師的觀點
(2)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支持和發展學生的後設認知,讓學生主動涉入評量歷程,監控自己的學習。
💖是「促進學習的評量」的一種 (形成性) 從學生的角度
(3)學習結果的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蒐集與解釋特定時間點的學生總結學習的資料,以判斷學生在特定標準要求下的學習品質以及所要給的評分。
💖(總結性)
3.形成性評量的五大策略
(1)澄清並分享學習的意圖及成功的基準
(2)帶動有效的班級討論,以及使用其他可以蒐集學習理解證據的學習任務
(3)提供回饋讓學生往前邁進
(4)促動學生相互成為教學上的資源 (互評)
(5)促動學生成為他們自己學習上的主人 (自評)
4.在教室中常見的5種有效形成性評量作法
(1)摘要和反思 (如下課卡……)
(2)列表、圖表、圖像組織 (如維恩圖、概念圖、曼陀羅、故事線……)
(3)訊息的視覺化 (看圖表達想法、自己將文字轉成圖像、用便利貼歸類)……
(4)協同學習的活動 (小組使用學習單討論或使用規劃的步驟進行探究……)
(5)自評與互評 (檢核表、規準表、下課卡……)
5.今年年度研討會的分享重點
(1)看見孩子的學習:於教學反思中呈現對形成性評量工具開發與教學實踐的心得,可書寫的重點有:
<1>工具是否達成教學鷹架的效果
<2>工具是否幫助你培養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能力
<3>看到孩子表現後你的回應或教學調整
<4>整理出你所看到的學生學習特性等
6.如何看見與詮釋孩子的學習
(1)在與學童對話或表現中,理解他們的想法
(2)驗證自己的想法中對照與理解孩子的想法
(3)使用理論概念來理解孩子的表現
(4)使用多方觀察的證據對學生形成整體的理解
(5)其他
7.教學與評量的歷程
(1)看見孩子的學習有了改變
(2)解釋孩子的學習
(3)透過發想、歸類與討論優缺點,運用提問與互評。孩子深化學習
(4)從孩子的回答或表現,發現迷思概念,繼續引導與澄清
(5)透過觀察,以理論解釋孩子的特性
(6)可以使用下列問題反思~
<1>你原來這樣想, 但看到學童的XX表現後,改變想法,現在的想是……
<2>你不知道這樣教會不會有效果,看到學童表現後,驗證了或否證了原本的想法
<3>你原來這樣教,看到學童的表現後發現沒有效果,你調整了教學
<4>你原來不知道學生是這樣學習的,看到學童的表現後, 覺察到他們的學習特性
8.在生活課程中,教師引領孩童在生活中探索與探究,幫助孩子保有對世界的好奇,並能做深度而統整的學習,找回孩子的一百種語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