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生活課程教學和多元評量徵選-和植物做朋友_特優

一、主題名稱:和植物做朋友(詳案連結)

二、作者:臺中市西屯區國安國小  侯淑娟 老師 陳麗美 老師 揚雅玲 老師
三、設計理念
       剛入學的幼齡小孩,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的學習環境,內心充滿了好奇、驚喜與期待,當中也夾雜著不安與慌張!如何讓孩子適應新環境、新生活,在97生活課程微調課綱中「以兒童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發展多面向的意義」,有了這個指標,就思索著設計的活動若能搭配課程寓教於樂,將課程融入孩子的生活中,而能讓孩子培養出應有的生活能力,豈不兩全其美!
在這個課程設計活動中,讓小朋友認識校園植物,進而和大樹做好朋友,透過遊戲-探索-體驗-操作的運用,引發孩子們對環境的好奇並關注到生活周遭環境的變化,進而覺察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人與環境的和平共處,讓我們的小生命透過生活課程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視野更寬闊、氣度更恢宏,更期待他們將來能為社會帶來公平、正義、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四、教學脈絡
   






伍、評量方式(舉例)-------詳案請點選網址
基準一能發現校園中和之前不一樣的地方。
                                   評量規準表
    3分)能主動察覺。
    2分)被動察覺。
    1分)一點概念也沒有。
基準二能清楚呈現時間的先及樹形的外貌。

                                   評量規準表
    3分)能區分時間的先後,並清楚畫出樹葉、樹枝的外形。
    2分)無法判定時間的先後,能大致畫出樹葉、樹枝的外形。
    1分)無法判定時間的先後、無法畫出樹葉、樹枝的外形。



陸、教學省思
     一個班級是社會的縮影,每個孩子將來都會長大進到社會。老師沒能一直陪著孩子們長大成人,只能適時地提點他們,這也是本次教學方案最終的目的。於是,給了孩子最後一項目標「合作」製作一棵大樹。
  第一組孩子們很有組織性,當組長拿到老師給的材料時,立即平均分配給組員,而組員也相當的配合,因此也是最快完成的一組。有個意外的插曲,同學們分別各自帶了口紅膠和膠水,發現口紅膠和膠水一起使用時,效果最好。他們也把剩下多餘的時間拿去幫忙別組,是自發性的!
    第二組孩子,非常的小心謹慎,不太清楚該如何著手,直到第一組同學分享他們的想法後,也很迅速的進入狀況,完成作品。
    第三組孩子,面對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活動,各個都有自己主見,但沒有一個統一的方向,因此有的孩子坐在桌前,拿起課本想找出方法,有的反而開始玩起材料,直到第一組作出半成品時,才有合作的概念。
    第四組孩子與第三組一開始情況類似,各持己見,當中有兩位組員玩開了,組長立即制止,並能與組員達成共識,一起完成任務。
    第五組孩子向心力強,其中一位小朋友買了新膠水,老打不開要老師幫忙,一開始老師並不介入,其他組小朋友見狀就主動幫忙,在這過程中已達到互助、合作的目的。
    第六組孩子行動執行力最強,但少了小組的溝通、討論,因此各做各的樹。最後才發現做出來的樹與眾不同,也因此組員少了認同感,他們的票全投給其他組。
總結:第一、五組合作力量大;第二、三、四組情況類似,他們的學習力佳,但遇到問題需要有相對應的指引;第六組深具原創力,溝通與合作上需要老師再加以協助。這次的教案設計活動,老師純粹是以旁觀者的立場來欣賞他們的創作,我僅是在旁記錄、拍照,「記錄」他們的一言一行,記錄」他們的枝節末梢-竭盡所能的,這是我在教學上前所未有的經驗!當整理紀錄時,這才發現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想像和創造、活力十足、一刻不停歇!而我給他們的是這裡不行、那個危險……就是嘮叨。而他們給我的就是「告狀」、「告狀」、再「告狀」!  
今日沒有嘮叨、今日無風也無雨,作品卻「完美」、「如期」的呈現出來!原來「放手」就是這麼簡單,我懂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